先来看看乌克兰战场的最新进展。7月9日的空袭让基辅笼罩在火光与爆炸的阴影中,超过400架无人机和18枚导弹在夜空中划过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破坏。此时,位于南部的卡缅斯科耶村失守,这对乌克兰而言,是一个巨大的警告信号。因为一旦俄军向扎波罗热市发起进攻,这个拥有77万居民的大城市将处于直接威胁之中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2022年战争开始以来,俄军很少对如此大型城市进行全面攻击,因此这次举动可能暗示了战局的急剧变化。
有人预计,当前的攻势或许是为了转移注意力,俄方的真正目标可能藏在更深处,比如红军城附近的康斯坦丁罗夫卡。无论如何,战场的推进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,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俄罗斯的每一次成功地面推进,都在为下一步更大的军事行动做铺垫。
卡缅斯科耶的失守,给予了俄军向西和北线突围的机会,特别是强渡第聂伯河的计划。这不仅是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,更是对乌军防线的致命打击。如果俄军成功再度控制赫尔松西岸,那意味著不仅会对乌克兰的经济造成重创,同时也为后续向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的进攻打开了新的道路。在这种情况下,基辅当局或许就只剩下投降这一条路可走。
而在大洋彼岸,美国的政坛同样不平静。特朗普近期的表态,试图通过“推动俄乌停火”来加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。在短期内,他宣布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,这意味着美国将在对俄政策上采取更加激进的立场。然而,其真正的战略意图似乎更加复杂,不仅在于直接遏制俄罗斯的扩张,还有封锁其北极战略通道的考量。
美国的“纽波特纽斯”号核潜艇出现在北冰洋,对俄罗斯构成了显著压力。这艘潜艇能够搭载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在某种程度上,这是在向莫斯科传达一种强烈的信息:美国在北极的存在感正在不断增强。实际上,自特朗普执政以来,他便频繁强调北极的战略重要性,甚至希望在格陵兰岛部署兵力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特朗普的言行之间,似乎隐含着对俄罗斯多方面的策略性封锁。
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并非没有障碍。他在国内的支持力量正在分化,最近马斯克宣布成立新党,明显成为他与民主党的共同对手。更有甚者,为了反制马斯克的崛起,特朗普惊人地选择了叫停美军与SpaceX的合作,这无疑是在削弱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力。此外,他还发动了针对多国的关税战,使得自身面临多重压力,精力难以集中于对俄斗争上。
普京则显然不会轻易就范。他的战略布局和应对措施,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对美俄关系产生深远影响。普京正通过实际行动告诉世界,他不是一个“好捏的柿子”,而特朗普的强硬打法能否奏效,仍需时间来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