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俄军发射导弹袭击乌克兰政府大楼,不为战绩只为威慑)
1、俄发射“空包”导弹,炸毁乌政府大楼
日前,俄军用一枚特殊的“伊斯坎德尔-K”巡航导弹,向基辅发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信号。这枚导弹最诡异的地方在于:它没有携带爆炸弹头,仅凭发动机的冲击力就精准撞穿了乌克兰总理办公室的墙体。
俄方事后承认了这次袭击,却意味深长地强调:这不是他们常用的伊朗制“沙赫德-136”自杀式无人机,而是俄军自己的高端导弹。
俄军使用无弹头导弹至少传递了三层信息:第一,我们的导弹可以精确到你的办公室窗口;第二,这次是警告,下次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;第三,即便不使用爆炸弹头,我们的常规打击也足以造成重大破坏。
(俄军点到为止,用常规打击消耗乌方耐力)
这种“点到为止”的威慑手法,让人不禁联想到2017年美军对叙利亚空军基地的导弹打击——当时美军特意提前通知俄方,让俄叙双方有时间撤离人员和装备,既展示了打击能力,又控制了事态升级。如今俄军似乎也在玩类似的游戏,只不过更加直白地针对乌克兰高层。
2、92具尸体身份确认,代理人战争实锤
就在同一天,俄国防部公布了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阵亡名单:五名外籍雇佣兵在乌克兰战场被击毙。这份名单读起来就像一份微型联合国名册——意大利的乔治·纳尔迪尼、阿塞拜疆的奥鲁乔夫、巴西的小卡洛斯、以及两名格鲁吉亚籍战士。
俄罗斯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米罗什尼克披露的讯息更加惊人:一名乌克兰战俘供述,其所在部队中竟然包括了波兰、哥伦比亚、美国、德国、爱尔兰等多国雇佣兵,数据显示,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,至少有92名美国雇佣兵命丧乌克兰战场,而实际数字可能更高。美国方承认,曾有上千名本国公民以雇佣兵身份前往乌克兰作战。
(俄方曝光,数千美国人为乌军“工作”)
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残酷的现实:外国雇佣兵在乌克兰的生存环境正在急剧恶化。
与冲突初期相比,现在俄军的打击手段已经升级到令人窒息的程度:铺天盖地的无人机群、精准的FVP自杀式穿越机、来自北边和伊朗的大量炮弹,再加上各种导弹和滑翔制导炸弹,构成了一个几乎无法逃脱的火力网。
3、特朗普中断援乌,也掐断了雇佣兵的希望
雇佣兵生存率暴跌的背后,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:钱。
特朗普政府停止军援后,乌克兰军队连本国士兵的军饷都难以保障,更别说这些外来的”雇佣兵”了。没有稳定的收入,缺乏必要的装备更新,还要面对日益凶险的战局——这种条件下,理性的选择自然是尽早抽身。
(美西方外援减少,乌克兰外国雇佣兵死的死、逃的逃)
据前线消息人士透露,最近几个月外国雇佣兵逃亡人数明显增加,有些甚至是整建制地消失。这个消息传到普京耳朵里后,更是发出警告给这场危机加码。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讲话中明确表示:任何国家向乌克兰派遣军队,都将被视为合法打击目标。
这句话的潜台词再清楚不过——无论是正规军还是雇佣兵,只要站在乌克兰一边,就是俄军的靶子。
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更进一步,直指一些国家正在”以雇佣军为幌子向乌克兰境内派遣职业军队”。这种指控如果属实,就意味着俄乌冲突正在演变为一场代理人战争,而外国雇佣兵则成了这场危险游戏中的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