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8日,小米正式发布通报,王腾因“泄密”与“利益冲突”被辞退,事件迅速冲上热搜。
这个曾被雷军多次表扬的“品牌大将”、微博粉丝200多万的“科技网红”,如今却被公司公开开除,引发无数猜测与争议——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信任崩塌?
王腾这回被“动手”,不少人觉得是“早晚的事”。
他在数码圈的外号叫“爆料一哥”,出事前最后几天还在评论区调侃“别让小米保密部拉我黑名单”。但说来也讽刺,小米这次真把他从通讯录里删了。
2022年,他曾因提前泄露Redmi K50的发布时间,被公司以“二级泄密”处理,罚款五千,取消当年晋升。这种级别的处罚在大厂里已经很轻了,小米当时显然是给了机会。
但今年的情况不一样。
据多家媒体披露,小米此次查实王腾“通过加密渠道向外部人员发送公司核心资料”,相关内容被公司安全系统自动标记。更有爆料称,Redmi K80 Pro的未发布性能数据出现在数码平台测评稿中,而资料来源指向王腾本人。
有“前科”,又是新品临近发布期,小米这次没再犹豫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雷军曾是王腾最坚定的“支持者”。
王腾加入小米9年,从OPPO产品经理一路干到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,Redmi品牌总负责人,职级21级,直逼集团最高的22级。
雷军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他“是管理团队里的多面手”,“每个岗位都做得非常出色”。甚至有网友喊话“王腾该单飞创业”,雷军也笑说:“他确实有那个能力。”
可就是这样一个“红人”,这次还是被“毫不留情”地送出门外。
为什么?说到底,还是“信任”二字。
在大厂体系里,业务能力重要,规矩更重要。尤其是涉及未发布产品的核心数据与外部利益接触,一旦留下审计痕迹,公司就必须“动刀”,否则不仅内部失序,更可能引发股东层面的问责。
雷军再宠,也保不住“踩线”的员工。
从另一个角度看,王腾被辞退,不只是“违规操作”,还是“个人IP”与“公司纪律”的正面冲突。
这两年,小米一直在“品牌人格化”,雷军直播卖货,卢伟冰控场策略,王腾则负责舆论引导和社交平台的节奏运营。
他在微博上活跃、在抖音有粉丝、在知乎发言,几乎成了小米最懂“用户思维”的高管之一。Redmi新品不打广告,只靠王腾“嘴一张”,就能冲上热搜。
这种模式看起来高效、接地气,但问题也来了——谁来监管这个人的“说话权”?
王腾不是媒体人,他是小米高管。
一旦他私下“剧透”变成“泄密”,一旦他交往对象牵涉到供应链或测评渠道,所有个人IP都成了风险源。
这才是这次事件真正的“灰色地带”:
他不是恶意为之,但也并非“无知者无罪”。
在公司看来,他早就该明白“红人”和“规矩人”是两回事。
9月9日上午,王腾发文否认“出卖机密换钱”的说法,称网上传言“离谱至极”。
他强调自己没有违法、没有收受任何好处费,确实在工作中有失误,会承担后果。
但讽刺的是,这条“辟谣声明”发出后,评论区异常安静。以往一呼百应的粉丝,这次大多选择沉默。
有人说他“从品牌代言人变成了品牌负资产”,这话虽然难听,但残酷。
一个做产品的人,最终却因“信任感破产”而被平台“封杀”,这才是比辞退更致命的职业断层。
王腾说:“我确实有失误,也会承担后果。”
但职场有时候不是靠道歉能补回来的游戏,一旦触碰了“公司红线”,哪怕你是雷军最器重的“爆料一哥”,照样一票否决。
这次事件不仅砸了王腾的饭碗,也敲响了所有“自带流量”的互联网高管的警钟。
能红,也要能守规。
能走上风口,也要知道退场的体面。